分享好文,成就父母親自己的智慧
時代背景造就節儉,也是老人家最為突出的一大特點:辛苦省吃儉用了一輩子錢,不捨得吃穿不捨得玩,一分錢恨不得掰成兩半花。
在他們為數不多的消費中,錢主要花在了什麼地方?
最近有一份針對全國中老年人的消費普查調查問卷,結果如下:
20.74% 老兩口的日常開銷
33.51% 花在子女、孫兒身上
17.92% 去醫院看病
11.32% 留著日後養老用
6.6% 買保健品等
6.7% 其他
3.3% 旅遊等休閒活動
除了日常開銷、看病保健以及養老儲備這些剛需之外,中老年人把剩下的錢基本都花在了兒孫身上,留給自己休閒生活的錢基本忽略不計。
退休前10年,我對自己的投資幾乎為零,所有的錢和時間都給了兒女。
我退休沒多久老伴便去世了,我把房子租出去,輪流在兩個子女家幫忙帶孫。
當時,兒子和女婿嫌上班坐公交辛苦要買車,我各資助了25萬元。
可我呢,幾年沒買過一件新衣。
我在兒女家住了9年,買菜做飯當傭人一人承包。期間還吃力不討好常遭受到嫌棄,成為常態
沒米買米、缺什麼買什麼,提大件玩具,都是坐公車。2010年,我患上了高血壓等四五種病,我跟兒女說:「我想回自己家住了!」
搬回家後,我花了好幾個晚上才想通:
第一件事,我把房子重新裝修。刷上牆漆,換了新家電家具,讓自己住得更舒服。
第二件事,學習。學報了3個班,唱歌、畫畫、手工。在那,我結識了好朋友,上課之外,我們相約一起逛街、互相幫助。
第三件事,旅遊。用了兩年時間,我將國內走了個遍。
2014年,我做了一個更瘋狂的決定:花25萬元去美國玩了一個月。
在自己吃住好、身體好、有閒錢的前提下再考慮幫襯子女。甚至可向子女提點要求,如想出去旅遊等。
其實,真正的富養,並非指物質上的奢侈,而是指在物質上善待自己,在精神上豐富自己。
我們年輕時歷經磨難,如今生活富足了,像個孩子無憂慮地生活又何妨?想說就大聲地說,想笑就開懷地笑,想玩就盡情地玩。